智慧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的产物,它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专业化服务。
智慧农业和传统农业相比,产业链体系更为庞大,涉及的板块更为复杂。其中,产业链上游是原材料供应端,涉及种子、农药、化肥、农机、饲料等多个细分领域;产业链中游则是种植、采摘、养殖、捕捞等生产端;下游是农产品加工和流通以及各个应用市场。在此基础上,卫星遥感、物联网设备、大数据技术等则起到串联和赋能的作用,是实现农业智慧化的催化剂。
AI+智慧农业,即人工智能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兴趋势。它运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对农业生产全过程进行智能化管理,实现农业生产效率、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质量的全面提升。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和智能执行,推动农业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转型。技术方面,智能农机、农业机器人、智能温室技术等已经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显著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AI+智慧农业行业市场调查分析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大数据、遥感、云计算等信息手段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得到有效提升,产业农业智能装备应用率明显提高,全国智慧农业改革发展进程加速推进,持续拉动农业经济发展。
2023年,我国农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供给充足。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85亿亩,增加954.6万亩,增长0.5%,连续四年保持增长。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增加2.9公斤/亩,增长0.8%。
当前,AI+智慧农业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在政策和技术支持方面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审议通过了《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强调把智慧农业摆上突出位置,从战略、政策、实践三个层面系统谋划推进。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提出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
未来,AI+智慧农业将进一步向高效、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慧农业将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通过精准施肥、智能灌溉等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智能农业系统将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AI+智慧农业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展望未来,AI+智慧农业将引领全球农业革命,开启农业发展的新篇章。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与资源利用率,还能够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实时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机制,增强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智慧农业将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吸引更多资源和技术流向农村,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