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豆零元获绿证 抢占数百亿美元中国市场

作者:小编 更新时间2025-01-18 09:10:43 点击数:

来自美国大豆协会的消息显示,2023年美国向中国出口大豆超过2500万吨,价值150亿美元。

“在全球一亿七千万吨大豆贸易中,25%的大豆通过了美国的可持续认证。美国的认证体系得到了全球的认可。”美国大豆协会驻中国首席代表张晓平近日表示。

当被问及这种可持续认证是否会影响贸易时,他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不会影响贸易,而且它不增加任何费用。”

他还强调:“我们发证方零费用,我们的证书上标明了碳额度,这对于购买方具有吸引力。”

自带碳额度

张晓平表示:“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两千万吨大豆是经过认证的,都是可以实际为产业所用的。”

据了解,由于农业供应链下游企业面临碳减排压力,因此在采购上游农产品时,企业更青睐自带碳额度的农产品。

麦当劳中国首席影响官顾磊在第二届链博会上表示:“我们购买了RTRS(确保大豆可持续种植的圆桌会议)认证的大豆,用于我们供应链中的饲料。这是我们为打造可持续供应商所做的努力。”

通常情况下,企业会购买碳额度来弥补碳排放。美国大豆协会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不愿为其他领域产生的碳排放买单,转而将“碳嵌入”(insetting)作为解决供应链排放问题的可行方法,将相关的碳效益保留在供应链内。

之所以美国大豆能够获得可持续认证,张晓平介绍道:“荷兰的机构对全球大豆进行了碳足迹分级后,发现美国大豆的碳足迹是最低的。评估维度包括土壤使用效率、灌溉水利用、温室气体排放、水土流失等,此外还包括能源使用效率。”

他补充道:“到2025年,我们的能源使用效率要提升10%,水土流失要减少25%,土壤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要降低10%。”

根据记录,从2011年到2020年,全球地表温度比工业革命时期上升了1.09摄氏度。该数据表明全球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一些研究机构预测,在2050年前将全球变暖温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机会窗口正在逐渐缩小。

农业作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其排放的温室气体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34%。其中,甲烷气体排放和农地氧化亚氮排放等占有一定比例。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一些国际组织呼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农业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推动农业向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粮食做能源是否环保?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主要进口自13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阿根廷、埃塞俄比亚、巴西、贝宁、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加拿大、美国、南非、坦桑尼亚、乌克兰、乌拉圭和智利。其中最大进口来源地为全球大豆收获面积和产量均位居第一的巴西,具体进口量达到6993.01万吨,进口金额达409.42亿美元——在2023全年中国大豆相关商品进口量(9861.11万吨)和进口金额(592.08亿美元)中所占的比重分别为70.92%和69.15%,平均进口单价约为585.48美元/吨。

曾在中国农业央企担任高层的华鸿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徐建飞向记者表示:“美国所谓的减碳与环保只是他们自己的噱头,在全球仍有大量人口面临饥饿的情况下,美国每年用大量粮食生产生物柴油。”

资料显示,大豆油是美国生物柴油的主要原料。美国生物柴油的产量目标在2030年达到60亿加仑,而可再生柴油和航空燃料的产能预计为96亿加仑。

徐建飞认为,用粮食制造生物柴油是在“烧粮”,美欧带头“烧粮”的数量远远超过中国进口粮食的数量。他认为,所谓的“烧粮”是“不人道、不环保、不经济”的行为。


首页 资讯 AI写作 我的